所谓入殓,并不是字面的把尸体投入炉火殓烧。入殓的过程,是指帮助死者擦拭身体,更换新衣,以及整理死者遗容等。由于职业需要经常接触死人,所以入殓师们饱受歧视。
朋友得知小林的工作,劝他赶快换一个“正常”的;妻子知道以后,也在伤心与愤怒之下回了娘家。
一次去做入殓时,小林和社长由于意外迟到了几分钟,男主人非常不高兴,严厉的斥责他们:“你们是靠死人吃饭的吧!”
02 坚持信念,对抗偏见
随着入殓经历的增多,小林越发的感到这份职业的崇高:因为给死者入殓的过程,不仅仅是对死者遗体的妆容,更是对自己灵魂的一种净化。
其实,遗体有什么可怕,那仍是那个人,只不过停止了思考,放弃了挣扎。当你与他对话时,只是用沉默回应。
怀着这种的信念,小林和社长没有退缩,用自己庄严的信仰和精湛的技艺对抗着人们的偏见。
在给一位年轻女主人的入殓仪式中,社长将她妆容得宛如少女。
男主人目睹此景,泣不成声。
仪式完成后,男主人握着社长的手说:“谢谢,今天是她最美丽的一天。”
在给朋友的母亲入殓时——她是片中的澡堂老板,一位勤劳热情的老太太——小林不忘给她系上生前十分喜爱的黄色领巾……
这些生动的细节,渐渐叩开了朋友和妻子心中那道冷酷的偏见之门,让他们认识到了这个职业的价值。
03 为父亲入殓
还在小林很小的时候,父亲就抛下自己和母亲,与咖啡店的服务员私奔了。
所以小林对父亲一直非常介怀。用小林的话说“很想揍他一顿”。但当父亲的讣告传来,小林经过一番挣扎,还是决定亲自为父亲入殓。
听当地人说,父亲这些年一直是单身。原来私奔后不久父亲便自食其果,遭到了抛弃。
入殓时,小林掰开父亲紧紧握着的手,一枚光滑的鹅卵石滚落一旁。
原来,鹅卵石是小林幼时与父亲的约定,这些年里,老人经常细细地摩挲这颗石头。
父亲摩挲的是他对小林母子的愧疚,他一直未能原谅自己,不敢回家。他不知道小林的母亲一直还爱着他——他曾经喜欢的唱片,还被完好地摆放在原处。这么多年,他就这样一个人默默背负着愧疚,无言地生活在异乡。
这一刻,小林对父亲的怨恨也终于得解。
04 告别需要仪式感
影片用入殓师这个敏感的职业,探讨了东方文化对于死亡的复杂态度。这个职业,正代表了人们面对死亡的矛盾。
一方面,人们认为死亡是不吉利的,长时间接触死亡、死者的人,在生活中被异样地看待着;一方面,如果故去的是自己的亲人,人们通常又希望他们“临走”时,能得到体面、正式的告别。
人们借助入殓师妆容死者,来为告别增添仪式感——在人们故去时让他们保持体面,是对逝者的敬意,也是生者对自己的慰藉。
“死可能是一道门…逝去并不是终结,而是超越,走向下一程。”
死者长已矣,生者当勉力。
海明威说,这世界是美好的,值得我们为之奋斗——有些人只相信后半句,例如《七宗罪》里的摩根·弗里曼。但我相信整句。
本文写作时正值高考,愿所有考生得偿所愿。未偿愿的也没有关系——正如影片 《一个字头的诞生》的英文名——“Too many ways to be no.1”。
#时常通俗,偶尔艺术#动动手指,关注小夜,带你一起看好电影、好综艺。
#时常通俗,偶尔艺术#动动手指,关注小夜,带你一起看好电影、好综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